题友人寓居

寓居无不在天涯,莫恨秦关道路赊。缭绕城边山是蜀,
弯环门外水名巴。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
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异乡的寓所生活,通过自然景色和日常细节的刻画,传递出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

首联"寓居无不在天涯,莫恨秦关道路赊"直接点明主题:人生处处可为家,不必为远离故乡而忧愁。这里的"秦关"代指故乡,"赊"是遥远的意思,诗人劝慰朋友不要因离家远而伤感。

颔联"缭绕城边山是蜀,弯环门外水名巴"用生动的画面描写朋友住所的环境:城边连绵的山是蜀地的山,门前蜿蜒的河流是巴地的水。通过"缭绕""弯环"两个动词,让山水有了动态美,也暗示了住所环境的清幽。

颈联转到日常生活场景:"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黄头"可能指仆人,"卷席"暗示聚会刚结束;"白鼻"指白马,在夕阳下迎风嘶鸣。这一联通过两个生活片段,展现了闲适的日常。

尾联"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最有意境:突然传来一声佛寺的钟磬声,循声望去,古松南边原来有座寺庙。这个结尾巧妙,钟声打破了宁静,又带来了更深远的禅意,让整首诗在余韵中收束。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朋友寓所的地理环境、日常生活和周边景致,最后以一声钟响引发遐想。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自然流露出对朋友这种闲适生活的欣赏,以及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寻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在异乡找到归属感的智慧。

唐求

唐求[唐](约880~约907)(约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一作唐俅或唐球,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 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唐求主要活动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风格清新自然, 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