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会卿弟示诗

分付周遭不插篱,云为帘幕雾为茨。
堂堂大路容人去,稍稍灰心得老迟。
元亮醉乡同此醉,叔牙知己是谁知。
随身官殿皆堪适,何许劳劳费四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

首联"分付周遭不插篱,云为帘幕雾为茨"用比喻手法,说不需要用篱笆围住住所,把云当作窗帘、雾当作茅草屋顶。这展现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境界,暗示诗人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

颔联"堂堂大路容人去,稍稍灰心得老迟"意思是人生道路宽广,容得下所有人前行;但如果心灰意冷,就会觉得衰老来得太快。这里劝诫人们要保持积极心态。

颈联用两个典故:"元亮醉乡同此醉"指陶渊明(字元亮)醉心田园的生活态度;"叔牙知己是谁知"用管仲与鲍叔牙的知己典故。这两句表达诗人向往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同时感叹知音难觅。

尾联"随身官殿皆堪适,何许劳劳费四支"最富哲理:只要心态好,走到哪里都像住在宫殿一样舒适,何必辛苦奔波劳累四肢呢?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倡导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传递出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对现代人缓解生活压力、寻找心灵安宁仍有启发意义。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