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雨夜三首 其三

寂听檐牙宿雨收,熏风拂拂菀桑柔。
蛾飞深夜台前烛,蜃化平明海上楼。
城邑不闻陶止酒,剡溪何命戴操舟。
因循花事阑珊处,犹恨东君不可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过后的宁静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开头两句写雨停后的夜晚:屋檐的雨滴渐渐停了,暖风轻轻吹过桑树柔软的枝条。这里用"宿雨收"和"熏风拂拂"营造出雨后清新舒适的氛围。

三四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飞蛾深夜扑向烛火,海市蜃楼在清晨浮现。这两个意象暗示美好事物总是短暂易逝,就像飞蛾扑火般执着却危险,海市蜃楼美丽却虚幻。

五六句提到两个典故:城里没人像陶渊明那样戒酒,剡溪边也没有像戴逵那样乘舟访友的雅士。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向往,也暗指当下缺少这样的情趣。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眼看着春花渐渐凋零,只能怨恨春神(东君)留不住。这里"花事阑珊"象征美好时光的消逝,"犹恨东君不可留"则直接抒发了对春天、对青春、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雨夜、飞蛾、海市蜃楼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巧妙结合,语言优美含蓄,表达了诗人对短暂美好的珍视与留恋,容易引起读者对时光流逝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