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坂城风力发电站赋(1998年)

妙曲一出天下名,谁人不知达坂城?
从来地灵育人杰,应是山似眉聚水似眼波横。
却道达坂乃风口,十级大风来如吼。
一年三百六十日,满川碎石随风走。
我闻此语心若失,眼前摇曳娉婷姿。
如花人耐风沙恶,令人念之复怜之。
今来驱车过达坂,但见队队行行风车转。
矗立戈壁欲入云,巨臂轻摇好凭天风来发电。
风力发电叹初见,无污无染无竭之资源。
忽思控制室中白衣者,达坂城姑娘长辫高盘美目盈盈影娟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以新疆达坂城的风力发电站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同时赞美了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

开头借用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的知名度引出达坂城,用"地灵人杰"形容这里人杰地灵,把山比作眉毛、水比作眼睛,赋予自然景观人的灵性。但笔锋一转,指出达坂城其实是著名的风口,十级大风常年呼啸,连石头都能吹跑。

诗人听到这个描述时,联想到当地姑娘在风沙中依然保持美丽姿态的画面,既让人向往又让人心疼。如今亲眼所见,戈壁滩上林立的风力发电机像巨人般伸向天空,巨大的叶片随风转动发电。

诗人感叹第一次见到风力发电的新奇,强调这种能源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最后又回到达坂城姑娘的形象,把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比作盘起长辫、目光明亮的达坂城姑娘,巧妙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意象融为一体。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美丽的人文景观、传统的民歌形象与现代的清洁能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达坂城独特的魅力。语言通俗易懂,意象鲜明生动,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大西北的壮阔风光,又能理解风力发电的环保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