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少林寺

登高逢此日,此日恰逢山。
未向嵩咨胜,先从佛祷閒。
菊宜名士眼,松配老僧颜。
秋中劳人易,危巅竟已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游览少林寺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两句“登高逢此日,此日恰逢山”,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重阳节是登高的传统节日,作者在这一天恰好来到山中的少林寺,形成了一种“双逢”的巧合,渲染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未向嵩咨胜,先从佛祷閒”,作者并未急于欣赏嵩山的美景,而是先到寺庙中向佛祖祈祷,寻求内心的宁静。这里体现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也暗示了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的庄严氛围。

“菊宜名士眼,松配老僧颜”这两句,通过菊花和松树的意象,展现了秋天山中的美景。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吸引着文人雅士的目光;松树则与老僧的形象相映成趣,表现出一种古朴、沉稳的气质。这两种植物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禅意的精神。

最后两句“秋中劳人易,危巅竟已攀”,作者感慨在秋天这个容易让人疲惫的季节,自己竟然成功登上了险峻的山峰。这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炼。通过登顶,作者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也隐喻着人生中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意义。

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既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又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宁静与深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朴实的语言,作者传达了对自然、对信仰、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