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珠吟
落落明珠耀百千,森萝万像镜中悬。
光透三千越大千,四生六类一灵源。
凡圣闻珠谁不羡,瞥起心求浑不见。
对面看珠不识珠,寻珠逐物当时变。
千般万般况珠喻,珠离百非超四句。
只这珠生是不生,非为无生珠始住。
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人中唤作性。
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
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
隐现则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摩。
光透三千越大千,四生六类一灵源。
凡圣闻珠谁不羡,瞥起心求浑不见。
对面看珠不识珠,寻珠逐物当时变。
千般万般况珠喻,珠离百非超四句。
只这珠生是不生,非为无生珠始住。
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人中唤作性。
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
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
隐现则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摩。
现代解析
这首《弄珠吟》用"明珠"作比喻,讲的是人人都有的佛性智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明珠的象征
诗里的"明珠"代表每个人本自具足的佛性。诗人说这颗明珠能照亮万物("耀百千"),像镜子一样映照世界("镜中悬"),是生命共同的源头("一灵源")。
2. 寻珠的误区
人们听说明珠珍贵都想去追求("谁不羡"),但越想找反而越找不到("浑不见")。就像我们总向外追求幸福,却忘了幸福其实在自己心里。诗人说这是"对面看珠不识珠"——明珠就在眼前却不认识。
3. 明珠的特性
这颗明珠很特别:
- 它超越所有概念("超四句")
- 它既存在又不存在("生是不生")
- 它永远纯净("本净如今净")
就像如意珠能变化万千,大圆镜能映照一切,其实都是指我们本心的妙用。
4. 生活的智慧
诗人提醒我们:真正的明珠就在日常生活中("日用真珠"),不需要到处寻找("何劳逐物")。只要明白明珠从来不曾离开我们("无二相"),当下就能认得它("识得摩")。
简单说,这首诗告诉我们:
• 珍贵的东西(智慧/幸福)本来就在心里
• 拼命向外找反而会迷失
• 认识自己的本心,就能活得自在
就像手机永远在口袋里却到处找手机一样,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本就拥有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