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立春

迎春春在凤城头,簇仗衣冠进土牛。
铺展烟光来紫陌,追随笑语到红楼。
林莺口噤思宫树,官柳眉舒向御沟。
独有城南羁旅客,与春无分又添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京城的热闹景象,同时反衬出诗人孤独愁苦的心境。

前四句写京城迎春的喜庆场面:人们聚集在城头迎接春天,官员们穿着礼服簇拥着象征春耕的土牛(古代立春仪式)。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街道上,欢声笑语一直传到华丽的楼阁中。这里用"凤城"(指京城)、"簇仗衣冠"等词突出仪式隆重,用"烟光""笑语"渲染欢乐氛围。

五六句用拟人手法写自然景物:林中的黄莺虽然还没开口鸣叫,但已在想念宫中的树木;官道旁的柳树舒展嫩芽,枝条向着皇宫水沟生长。通过"思宫树""向御沟"的细节,暗写万物都向往皇城中心的繁荣。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在这普天同庆的时节,唯独住在城南的漂泊者(诗人自己)与春光无缘,反而因节令更替平添新愁。前面越热闹,越凸显结尾"独有"二字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一个"又"字,说明这种愁苦已持续多年。

全诗妙在通过对比手法,用京城上下迎春的欢腾景象,反衬羁旅之人的凄凉。就像今天过年时,电视里播放着阖家团圆的晚会,而独自在外打工的人却更觉孤单。诗人捕捉到的正是这种节日里的孤独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