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
是东京旧迹,愁漠漠,雨丝丝。
怅赵宋繁华,樊楼笑语,总被风吹。
凄其,剩勾栏在,照绿窗曾挂月如规。
今日颓垣废井,当年舞榭歌基。
师师,雪貌玉为肌。
玩月赏花时。
惹君王夜幸,香橙暗擘,腻笋潜携。
谁知,小屏风后,有周郎低唱断肠词。
一代春娇寂寞,半城夜火参差。
怅赵宋繁华,樊楼笑语,总被风吹。
凄其,剩勾栏在,照绿窗曾挂月如规。
今日颓垣废井,当年舞榭歌基。
师师,雪貌玉为肌。
玩月赏花时。
惹君王夜幸,香橙暗擘,腻笋潜携。
谁知,小屏风后,有周郎低唱断肠词。
一代春娇寂寞,半城夜火参差。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路过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的李师师巷时,触景生情引发的感慨。全词用今昔对比的手法,通过一个传奇女子的故事,折射出王朝兴衰的沧桑。
上片从眼前荒凉的巷子写起:蒙蒙细雨中,这里曾是北宋最繁华的东京城,酒楼里欢歌笑语,如今都被风吹散了。只剩下破旧的戏台,绿窗边曾挂过圆月的轮廓,现在只剩断墙枯井,当年歌舞场成了废墟。这里用"月如规"的细节特别生动,让人联想到当年歌舞时月亮像圆规画出来般完美的景象。
下片聚焦名妓李师师:她肌肤如雪,常陪人赏花玩月。最传奇的是连宋徽宗都偷偷来找她,带着香橙嫩笋约会。但转折在"谁知"之后——屏风后还藏着音乐家周邦彦,他写的忧伤歌词暗示着这段感情注定悲剧。结尾用"春娇寂寞"和"夜火参差"的对比,既写李师师晚景凄凉,也隐喻整个汴梁城的繁华落幕。
全词妙在三点:一是用李师师这个连接市井与皇宫的人物,以小见大展现王朝衰败;二是"香橙暗擘""腻笋潜携"这种生活化细节,让历史场景活灵活现;三是最后半城灯火与一人寂寞的对照,余味悠长。就像用一条巷子的变迁,拍出了一部北宋兴衰的微电影。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