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再过阜平

春经阜平县,夹道多榛杞。
雉堞久倾颓,郛郭仅遗址。
耆老遮马前,其言质且俚。
土硗愿力田,三时事耘耔。
所苦井税输,道远越山水。
闻之切痛瘝,宁尔在干止。
有司近拊循,疮痍庶能起。
十室忠信存,何况境百里。
郊圻戒申画,风土亦洵美。
问俗此重来,居民咸色喜。
易彼蒿与莱,荒涂渐成市。
经野得良图,可以喻治理。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秋天再次路过阜平县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变化,展现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改善。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回忆春天见到的惨状(前12句):
春天路过时,阜平县城墙倒塌、外城只剩废墟。当地老人拦马诉苦:土地贫瘠但百姓仍愿种地,最痛苦的是要翻山越岭去远处交税。诗人听了很难过,觉得百姓实在太苦了。

2. 官员治理初见成效(中间6句):
诗人提到最近有官员来安抚百姓,让这个受伤的地方开始恢复。他认为只要还有忠厚老实的百姓在,整个地区就有希望。现在重新规划了城郊,当地风光其实挺美的。

3. 秋天重访的惊喜(最后6句):
这次再来,百姓都面带喜色。原本长满野草的道路渐渐变成了集市,田野规划得井井有条。诗人由此联想到:治理国家其实和打理田野是一个道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春vs秋)生动展现变化
- 通过老人诉苦的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
- 把田野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哲理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诗人看着规整的田野突然想到:治国就像种地,只要用心经营,再荒凉的地方也能焕发生机。这种从日常所见联想到治国大道的写法,既自然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