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簠八分书歌

我于八分素騃昧,瘦硬变化苦不能。
世有作者伧父耳,观其下笔如冻蝇。
大小二篆生一格,李斯蔡邕神鬼凭。
石经失传八分绝,尚书骑省谁相仍。
可怪羽人王次仲,化为大鸟如苍鹰。
金陵郑簠有异骨,动腕落翮思飞腾。
光和石碑陈仓鼓,冥搜结撰无骄矜。
蛟龙盘挐驾程邈,炉锤赑屃追阳冰。
山䕬书屋四大字,一字真可偿十缯。
千钱还买澄心纸,半束更扫松江绫。
携归吾庐挂素壁,黑云郁勃红霞蒸。
青溪五月天气热,柳边水阁深三层。
解官已来户常闭,抱书烧药眠曲肱。
得簠墨妙拭病眼,脱巾索酒倾三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书法家郑簠八分书(隶书的一种)的赞美之作,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痴迷与敬仰。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自谦与批评
开头诗人先自嘲对隶书(八分书)一窍不通,想学却写不出那种瘦硬有力的变化。接着吐槽当时一些书法家水平差,写字像冻僵的苍蝇一样僵硬死板,毫无生气。

2. 追忆书法传统
诗人提到古代书法大师李斯(小篆创始人)、蔡邕(汉代书法家),说他们的字有"神鬼相助"般精妙。但可惜汉代《石经》这样的隶书典范失传了,后世难有人继承这种功力。

3. 神话典故的运用
用"王次仲化大鸟"的传说(传说隶书是仙人王次仲所创),暗示隶书本该有雄鹰展翅般的飞扬气势,为下文夸郑簠做铺垫。

4. 重点夸郑簠
- 说郑簠的字有"异骨",下笔像鸟儿振翅欲飞,充满动态美。
- 把他的字比作汉代名碑(《陈仓石鼓文》)和唐代篆书大师李阳冰的作品,强调其古朴有力。
- 特别提到郑簠写的"山䕬书屋"四个大字,说一个字就值十匹丝绸,用夸张手法表现珍贵。

5. 生活场景的对比
诗人描述自己罢官后的清贫生活:关着门看书、煎药、蜷着身子睡觉。但得到郑簠的墨宝后,立刻精神焕发——擦亮昏花的老眼,摘下头巾痛快喝酒,展现出艺术带给人的纯粹快乐。

诗的核心魅力
- 用"冻僵的苍蝇"和"展翅的鹰"对比,让普通人也能直观感受书法好坏的区别。
- 不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一字值十匹绸缎""买纸买绫"等生活化比喻,让书法价值变得具体可感。
- 最后诗人从颓废到兴奋的转变,生动体现了艺术超越现实困苦的精神力量。

全诗像一场酣畅的"书法安利",诗人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让不懂书法的人也能体会到:真正的好字是有生命力的,它能让人忘记烦恼,获得纯粹的审美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