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水云暝,空鸥梦锁,暗苇愁结。
霜角吹寒渐阔,雷车递语乍掣。
见扑地修篁青玉折。
有题字、竟与谁说。
念旧馆凌波步尘远,依稀记离别。
凄咽。
去时泪掩歌阕。
又转烛飘蓬残年事,悄悄南雁绝。
空怅望江头,梅信催彻。
曼吟细阅。
啼冻禽、休踏河桥残雪。
钗讯无凭炉灰热。
东风起、凭阑正怯。
看春浅、垂灯欺倦睫。
问百岁、几许欢期,便恨隔,尊前肯负莺花节。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冬中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细腻而深沉。

上片以冬日萧瑟的景色开篇:水面昏暗,鸥鸟不见,芦苇丛中仿佛凝结着愁绪。接着用"霜角"(寒风中号角声)和"雷车"(形容风声如雷)强化了环境的凛冽。突然出现"青竹折断"的意象,暗示着某种美好事物的破碎。最扎心的是"有题字竟与谁说"——竹子上或许刻着当年的情话,但如今已无人可诉。最后用"凌波步尘"(形容女子轻盈步伐)引出对旧人的追忆,为下片埋下伏笔。

下片转入更直白的抒情。先回忆离别场景:当时含泪中断了送别的歌声。用"转烛飘蓬"比喻人生如风中烛火、水上浮萍般漂泊不定。"南雁绝"暗示音讯全无,只能望着江边等待梅花开放(古代有折梅寄远的习俗)。"钗讯无凭"写女子留下的信物和承诺都已不可靠,"炉灰热"这个细节特别生动——炭火将尽尚有余温,就像将断未断的感情。

结尾最耐人寻味:明明春天将至,主人公却害怕面对("凭阑正怯")。挂着灯笼强撑倦眼,自问人生能有几个欢聚时刻?最后"尊前肯负莺花节"像是自我告诫:不要辜负美酒当前、春光正好。这种"明知该放下却放不下"的矛盾心理,让整首词的惆怅感更为深刻。

全词就像一部冬日回忆录,把寒风、断竹、残雪等景物与旧情、悔恨、自我宽慰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力感与挣扎。最打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折断的题字竹、将熄的炉火、强撑的倦眼...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