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边城八九月,北风号枯枝。
白马谁家子,往来阴山陲。
左右佩双鞬,出入拥龙旗。
策名壮士籍,曾受天子知。
羽书昨夜至,虏骑犯金微。
驱马出塞门,一军生光辉。
一战摧前锋,再战破重围。
日暮休我兵,胡笳惨以悲。
男儿赴国难,何以身家为。
不断单于臂,宁裹马革归。

现代解析

《白马篇》描绘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在边疆保卫国家的壮丽场景,展现了男儿报国的豪情壮志。

诗的开头描绘了边城深秋的景象,北风呼啸,枯枝摇曳,气氛萧瑟而紧张。这时,一位骑着白马、佩带双箭、手持龙旗的战士出现在阴山脚下,显得格外威武。这位战士曾在朝廷中受过皇帝的赏识,如今边疆告急,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羽书昨夜至,虏骑犯金微”,敌人突然入侵,形势危急。战士率领军队迅速出击,一马当先,一举击溃敌军前锋,接着又突破重重包围,展现了非凡的勇武和指挥才能。战斗结束后,夕阳西下,军中响起胡笳声,悲壮凄凉,仿佛在为战死的将士哀悼。

诗的结尾点明了主题:“男儿赴国难,何以身家为。”这位战士一心报国,毫不考虑个人安危和家庭利益。他发誓要斩断敌人的臂膀,绝不退缩,宁愿战死沙场,也要保卫国家。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战士形象。它传达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人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取义。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悲壮气氛,深深打动了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人保家卫国的壮丽风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