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岭词

黄泥冈头白日黑,竹鸡一声石尽扐。
杜鹃劝客不如归,鹧鸪阻人行不得。
居人惯听不觉愁,一蓑背雨唱歌去,我与尔同风马牛。

现代解析

这首《碎石岭词》描绘了一幅山野生活的生动画面,用自然景物和鸟鸣声传递出人生况味。

开头两句“黄泥冈头白日黑,竹鸡一声石尽扐”写的是山间天气突变,黄泥山坡上原本明亮的白天突然暗下来,竹鸡(一种山鸟)的叫声在山谷回荡,仿佛连石头都被惊动了。这里用声音和光影的变化,烘托出山野的神秘感和自然的生命力。

中间三句“杜鹃劝客不如归,鹧鸪阻人行不得”借鸟的啼声表达人生选择的两难。杜鹃的叫声像在劝人“不如归去”,而鹧鸪的叫声又像在说“行不得也”,仿佛大自然在提醒行人前路艰难。这里用鸟的意象,暗指人生中常遇到的犹豫和阻碍。

最后三句“居人惯听不觉愁,一蓑背雨唱歌去,我与尔同风马牛”笔锋一转,写山里人早已习惯这些鸟鸣风雨,披着蓑衣在雨中高歌而去,而诗人感叹自己与这山野生活终究是“风马牛不相及”——看似亲近,实则疏离。这里既有对山野自在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无法真正融入的无奈。

整首诗的妙处在于:
1. 用鸟声写人生——杜鹃和鹧鸪的啼叫被赋予人的情感,让自然景物有了思想。
2. 对比手法——山里人的洒脱与诗人的疏离形成反差,突出人对自然的复杂情感。
3. 语言生动——比如“白日黑”“石尽扐”等表述,让画面充满动感和戏剧性。

简单来说,这首诗写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矛盾,既向往山野的自由,又无法真正摆脱世俗的牵绊。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