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襄惠公园中峰石歌(在钱唐西溪)

苔梯不埽狐狸迹,崩云上压三十尺。
东风一夜闻履綦,横出残梅点明婳。
当日园开迎贵婿(仇鸾),大凿春池照珠翠。
咸宁侯印竟堕地,七儿争妍犹拥髻。
金闺妖血无人见,塞上燕支洗罗荐。
二百年来如抹电,苍石无言泪如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古园的凄凉景象,暗含对权贵兴衰的讽刺。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四句用强烈的视觉对比拉开序幕:长满青苔的石阶留着狐狸脚印,高耸的岩石像要崩塌般压迫着地面。突然东风送来脚步声,几枝残存的梅花意外点亮了死寂的园林——这里用"明婳"(明亮美好)形容衰败中的一丝生机,反而更显苍凉。

中间六句揭开园林背后的故事。这里曾是明代权贵仇鸾为招婿修建的豪华园林,池水映照着珠宝首饰的光彩。但随着仇鸾失势("侯印堕地"),家族却还在争宠斗艳("七儿拥髻")。最震撼的是"金闺妖血"二句,暗示富贵梦碎时,闺阁中的血迹被塞外胭脂(代指新贵)轻易掩盖,就像洗掉罗裙上的污渍般简单。

最后两句是跨越两百年的叹息:荣华富贵如闪电般短暂,唯有苍老的石头默默流泪。全诗通过"石阶-梅花-血痕-泪石"的意象串联,把自然景物变成历史的见证者。最妙的是"残梅点明婳"这个细节,既点明早春时节,又暗示衰败中偶现的美丽,如同历史中那些被遗忘的闪光瞬间。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