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哺雏

一母鸡伏十余雏,左提右挈相持扶。
持扶左右恃两翼,费尽恩勤心与力。
闻道狐狸今成群,更有鹰饥并犬狺。
得食阶除却四顾,众雏粥粥一身护。
西风茅屋女墙阴,祝鸡翁是慈母心。
为编竹篱葺埘桀,虽则劬劳究安宅。
窗外群栖口自言,养成毛羽藉笼樊。
长愿同声天下晓,少酬平日食粟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母鸡护崽的日常场景,描绘了深沉无私的母爱,同时暗含了保护弱者的社会关怀。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护崽的艰辛(前八句)
通过母鸡张开翅膀保护十几只小鸡的细节,展现母亲的本能:用身体挡风遮雨,警惕狐狸、饿鹰和野狗的威胁。即使自己找到食物也顾不上吃,先要守护叽叽喳喳的幼崽。这里用动物世界映射人间——母亲永远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

2. 人类的守护(中间四句)
镜头转向人类视角:住在茅草屋的老翁("祝鸡翁")看到这一幕,主动为鸡群加固篱笆、修补鸡窝。这个转折很巧妙,说明母爱能激发更多人的善意,形成保护弱者的连锁反应。

3. 成长的悖论(最后四句)
当小鸡长大,诗人提出一个深刻矛盾:母鸡用自由换来对幼崽的保护("藉笼樊"指依赖笼子的庇护),而长大的鸡群每天清晨打鸣报晓,似乎是在用这种方式回报养育之恩。这暗示着亲子关系中的永恒课题——孩子终将独立,而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动物行为人性化:母鸡护崽时像"慈母",人类修鸡窝像在筑"安宅",连鸡叫都被赋予感恩的意义。这种写法让读者从平凡事物中看到生命的温暖,体会到爱与责任如何在不同物种间流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