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粤秀山寻朝汉台故址

芜绝当年朝汉台,东风三月木棉开。
祇今城郭余春色,如此江山称霸才。
翠羽珠玑曾北去,楼船戈戟竟西来。
休论左纛无消息,沛邑歌风亦草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日登上粤秀山寻找古代朝汉台遗址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首联"芜绝当年朝汉台,东风三月木棉开"写眼前景象:曾经辉煌的朝汉台如今已荒芜,只有三月的木棉花在东风中盛开。这里用废墟与鲜花的对比,暗示历史变迁。

颔联"祇今城郭余春色,如此江山称霸才"继续对比:如今只剩春色笼罩的城郭,但这样的壮丽山河曾经孕育过多少英雄豪杰。"称霸才"三字点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颈联"翠羽珠玑曾北去,楼船戈戟竟西来"用具体意象写历史:当年南方的珍宝(翠羽珠玑)北运中原,而战船兵器(楼船戈戟)却从西方入侵。这两句浓缩了岭南与中原的往来历史。

尾联"休论左纛无消息,沛邑歌风亦草莱"抒发感慨:不要说古代仪仗(左纛)已无踪迹,就连汉高祖的《大风歌》所唱的沛县,如今也成了荒草地。这里用两个典故,表达一切辉煌终将逝去的哲理。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作者站在春日废墟前,通过木棉花、城郭等眼前景物,联想到这片土地曾经的金戈铁马、繁华盛况,最终领悟到无论多么显赫的功业都会随时间消逝。这种历史沧桑感,配合着三月春光的明媚,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在美景中感受到深沉的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