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

仙子凌波去,天风生暮寒。
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
幡影石坛静,涛声大泽宽。
不知前路近,五老隔江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寂空灵的山水画卷,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前两句写仙女踏水离去,傍晚的山风带来寒意,营造出神秘朦胧的氛围。"凌波"让人联想到轻盈飘逸的仙子形象,"暮寒"则暗示天色已晚,寒意渐生。

中间四句通过几个典型意象勾勒出山水的静谧与壮阔:一片云彩仿佛停留在远古时代,孤独的月亮悬挂在层层山峦之上,经幡的影子映照着寂静的石坛,浩荡的涛声回荡在广阔的湖面。这些意象既有时间的永恒感(太古、孤月),又有空间的辽阔感(层峦、大泽),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写诗人沉醉在这美景中,浑然不觉前路远近,只看见对岸五位老人(五老峰)隔江相望。这里的"不知"二字巧妙表现出诗人被美景吸引而忘我的状态,而"五老隔江看"则给画面增添了生动趣味,仿佛山峰也有了生命。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诗中动静结合(幡影静/涛声宽)、远近相映(孤月近/五老远),展现出中国传统山水诗特有的空灵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