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赏菊与长史吴元素游正固纪善汤以脩伴读强景明联句

此日登高节,东篱菊正花(宾竹)。
满园香似麝,千本直如麻(以脩)。
斸出从园脚,移来傍水涯(景明)。
高情盟晚节,好景殿年华(元素)。
富贵惭曹植,疏狂笑孟嘉(宾竹)。
金铃低护雀,湘竹细分虾(正固)。
喜入徵君眼,慵簪美妓丫(以脩)。
古词翻曲谱,新调入筝琶(元素)。
酒艳流琼液,花光绚彩霞(景明)。
环亭诸品植,压帽数枝斜(宾竹)。
脆管初喧席,寒蜂正恋葩(正固)。
弁欹从客笑,句就任渠誇(元素)。
正味轻椒桂,馀甘溢齿牙(景明)。
情酣非为酒,神醒尚宜茶(宾竹)。
忘势情偏洽,崇儒礼莫加(以修)。
吟长香易烬,令急鼓频挝(元素)。
宴晚烧高烛,归时驾小车(正固)。
衣冠叨盛会,辞翰愧名家(景明)。
货色非吾事,游畋肯自奢(宾竹)。
好怀聊共适,内酝不须赊(元素)。
高宴如凌汉,清游似泛槎(正固)。
飞觞劳侍史,协律付官娃(以脩)。
挥笔疑神助,淋漓墨点鸦(景明)。

现代解析

这首联句诗描绘了一场古代文人的赏菊雅集,用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语言展现了聚会的热闹氛围。以下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析它的魅力:

1. 场景如画,细节鲜活
诗人们从赏菊切入:满园菊花香气浓烈如麝香("香似麝"),花茎挺直如麻杆("直如麻")。他们亲手移植菊花到水边("移来傍水涯"),在亭子周围布置各种花木("环亭诸品植"),甚至有人把花枝斜插在帽子上("压帽数枝斜"),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文人雅趣,幽默自嘲
诗中穿插着文人的小幽默:有人自嘲比不上曹植的才华("富贵惭曹植"),有人笑称自己比醉酒的孟嘉更狂放("疏狂笑孟嘉")。当帽子戴歪时("弁欹从客笑"),大家毫不介意,反而觉得有趣。这些描写打破了人们对古代文人刻板严肃的印象。

3. 声色交融的宴会
聚会上有音乐助兴:古词被谱成新曲("古词翻曲谱"),筝琶乐器奏响("新调入筝琶")。酒如琼浆般晶莹("酒艳流琼液"),烛光与花色交相辉映("花光绚彩霞")。诗人甚至用"寒蜂恋花"比喻宾客沉醉其中,画面感极强。

4. 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诗人们特意强调:我们不爱财货("货色非吾事"),也不沉迷打猎游乐("游畋肯自奢")。最珍贵的是一起尽兴的时光("好怀聊共适"),连酒都不用赊账("内酝不须赊"),这种豁达态度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5. 联句诗的特殊趣味
这首诗由多位诗人轮流接龙完成(括号里是人名标记),像一场文学接龙游戏。有人写景,有人抒情,还有人突然插入一句品茶("神醒尚宜茶")或吐槽鼓声太急("令急鼓频挝"),这种即兴碰撞的创意让全诗充满动态的趣味性。

全诗如同一部微型的文人聚会纪录片,既有视觉、嗅觉、听觉的立体描写,又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既能吟诗作赋,又会喝酒玩闹的真实面貌。最打动人的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纯粹快乐——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菊花丛中喝酒写诗,忘记世俗烦恼,这种简单美好的情谊跨越了时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