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旱和俞都官

焚烧纵炎日,长养误薰风。
责己君临厚,劳心县宰忠。
十州饥馑后,万里郁陶中。
欲寄精诚祷,天心或可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严重旱灾下的民生疾苦,以及官员们忧心如焚的状态。

前两句用"焚烧""炎日"形容烈日炙烤大地,"长养误薰风"说本该滋养作物的暖风反而加重了干旱。就像夏天开热空调,越吹越干。

中间四句写官员的反应:皇帝严厉自责(像老板主动背锅),县令劳心劳力(像基层干部跑断腿)。"十州饥馑""万里郁陶"用数字和空间感强调灾情范围之广,就像新闻里说"全国多地遭遇百年大旱"。

最后两句最动人:官员们想用诚心感动上天(类似现代人说的"尽人事听天命")。"天心或可通"这个"或"字很妙,既带着希望,又透着无奈,就像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明知人力有限却仍不放弃努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烈日、干风、饥荒这些具体意象,配合官员自责、百姓受苦的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旱灾的严峻。最后那个小心翼翼的祈祷,尤其能引发共鸣——这是人类面对自然时共有的谦卑与坚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