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纱灯

谁剪纱为叶,翻怜玉作枝。
霜轻织女制,星散影娥池。
流黄动金缀,分红入翠卮。
灿烂欺萤耀,霏薄胜蛛丝。
还同瑟瑟幕,不掩丽娟姿。

现代解析

这首《赋得纱灯》描绘了一盏精美的纱灯,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美丽与独特。

首先,诗人用“谁剪纱为叶,翻怜玉作枝”开篇,形容纱灯的灯罩像轻纱剪成的叶子,灯座则像玉石雕刻的枝干,整体显得轻盈而精致。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将纱灯的美感形象化,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它的柔美与通透。

接下来,“霜轻织女制,星散影娥池”进一步深化了纱灯的意境。诗人将纱灯的灯罩比作织女用霜轻轻织成的,而灯光则像星星散落在仙女的池塘中,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纱灯的轻盈与透明,还赋予它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流黄动金缀,分红入翠卮”则描绘了纱灯的灯光效果。灯光像流动的黄色丝带,点缀着金色的光芒,又像分红的花瓣落入翠绿的酒杯中,色彩丰富而和谐。诗人通过色彩的变化,展现了纱灯灯光的绚烂与柔和。

最后,“灿烂欺萤耀,霏薄胜蛛丝”强调了纱灯的明亮与轻盈。灯光比萤火虫还要灿烂,而灯罩的质地则比蜘蛛丝还要轻薄。这样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纱灯的精致与独特。

结尾的“还同瑟瑟幕,不掩丽娟姿”则总结了纱灯的整体印象。它像一层轻盈的帷幕,却无法掩盖灯下美人的姿容。诗人通过纱灯与美人的结合,赋予了纱灯更多的情感与意境,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赋得纱灯》通过对纱灯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它的轻盈、透明、绚烂与神秘。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与生动的语言,将一盏普通的纱灯描绘得如梦似幻,让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