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笔二首 其二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
毛乾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咏笔二首 其二》通过对笔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笔的重要性以及笔在历史和文人生活中的价值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

1. 君子三归: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品德、有学问的人,而“三归”指的是三种笔尖的形状,这里用来象征不同的书写能力和品德。诗人认为拥有好的笔,就像君子一样,可以名垂青史。

2. 秋毫虽细握非轻:秋毫指的是笔尖,这里强调笔虽然细小,但在诗人手中并不轻视,比喻文学艺术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

3. 军书羽檄:这里指的是古代的军事文件,说明古时候军队和国家之间的重要文件都需要用笔来书写,笔的作用不可忽视。

4. 帝命王言: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命令和国家的重要言论,都依赖于笔来表达,显示了笔在国家治理和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

5. 势健岂饶淝水阵:这里的“淝水阵”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比喻笔的力量不亚于战场上获胜的关键。诗人在这里强调,笔的力量同样伟大。

6. 锋铦还学历山耕:这里的“锋铦”指的是笔尖锋利,而“学耕”则指的是学习和耕耘,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读书耕种心灵的田野,获得智慧和力量。

7. 毛乾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当笔毛干枯时,需要有人来润笔,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字。这里比喻在文学创作中,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灵感激发。

整首诗通过赞美笔,实际上是在赞美文学创作和文人精神。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笔,表达了对文学创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文人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