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别杨同年
江行骇湍涛,文字无暇寻。
满听舟人歌,胸中垢秽侵。
宜宾夷獠乡,系缆日欲沉。
仓卒拜年契,外堂闻韶音。
鸡肥为予烹,酒美亦共斟。
语笑不知夕,蟾蜍满衣襟。
首陈兵战谋,西北敌可擒。
次论月蚀诗,独采仝愈心。
未憎轻簿走,窍誉希山林。
儒学规矩奇,约绳固所钦。
誓将革愚鲁,庶异柴与参。
会浅别又长,情重愁愈深。
愿终保壮节,勿作涧松吟。
天子思太平,此非久滞淫。
满听舟人歌,胸中垢秽侵。
宜宾夷獠乡,系缆日欲沉。
仓卒拜年契,外堂闻韶音。
鸡肥为予烹,酒美亦共斟。
语笑不知夕,蟾蜍满衣襟。
首陈兵战谋,西北敌可擒。
次论月蚀诗,独采仝愈心。
未憎轻簿走,窍誉希山林。
儒学规矩奇,约绳固所钦。
誓将革愚鲁,庶异柴与参。
会浅别又长,情重愁愈深。
愿终保壮节,勿作涧松吟。
天子思太平,此非久滞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宜宾与好友杨同年分别时的场景和心情,充满江湖豪情和人生感慨。
开篇描写了江上惊险的航行,湍急的水流让人无心欣赏文字之美,船夫的歌声反而勾起心中烦闷。到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宜宾,夕阳下匆匆系好船缆,却意外听到堂内传来高雅音乐,顿时精神一振。
接着是温馨的相聚:肥鸡美酒,畅谈至深夜月光洒满衣襟。他们先讨论如何用兵打仗收复西北失地,又辩论关于月食的诗文见解。诗人坦言自己虽向往山林隐居,但更敬佩朋友坚守儒家正道的气节,决心要改变自己的愚钝。
最后抒发离愁别绪:相聚短暂却要长久分别,情谊越深离愁越重。诗人叮嘱朋友保持壮志,不要学山涧孤松般哀鸣,相信朝廷终会重用贤才。全诗既有江湖夜雨的豪迈,又含知己难逢的深情,更透露出乱世文人既想归隐又心系家国的矛盾心理。
员兴宗
隆州仁寿人,字显道,仕前居九华山,号九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荐除教授。召试,擢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所上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孝宗乾道中,疏劾贵幸,中谗去职,侨居润州而终。多与张栻、陆九渊诸学人书简往复。有《采石战胜录》、《辩言》、《九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