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石榴树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以及它最终衰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石榴树旺盛的生命力:八尺高的树上开满鲜艳的红花,像火红的云霞。花瓣凋落后,秋天结出了果实。这里用"火云"形容石榴花的红艳,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转折:起初每个果实看起来都一样饱满,但果皮裂开后才发现,因为树根孤立、养分不足,每天都有果实发黄掉落。"罅拆"(裂开)二字生动表现了希望落空的过程。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悟:自己明明同样精心照料,但果实能否成熟还是要看它们自身的品质。最终能存活的果实只有十分之一,这让年迈的诗人感到遗憾。"老眼"二字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怅惘。
全诗通过石榴树的兴衰,隐喻人生际遇的无常。即使付出同等努力,结果也未必如意,其中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洞察,也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无奈。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将深刻的哲理融入日常观察,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