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三首 其三 (辛卯)

少小璇宫织,当窗机九张。
天孙分重锦,价直百千强。
欲渡明河去,牵牛不服箱。
谪来北斗下,无计挹仙浆。

现代解析

《游仙三首 其三》这首诗,通过神话和幻想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仙女从天上到人间的经历,表达了她在人间无法重返仙界的无奈与惆怅。

诗的开头,“少小璇宫织,当窗机九张”,描绘了仙女在仙界的生活。她从小就住在华美的璇宫,每天在窗前织布,使用九张织机。这里“璇宫”指的是仙界的宫殿,显示出她身份的高贵和生活的富足。

接着,“天孙分重锦,价直百千强”,天孙指的是织女,仙女从织女那里分到了珍贵的锦缎,价值连城。这进一步强调了她在仙界的重要地位和享受的优厚待遇。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欲渡明河去,牵牛不服箱”。仙女想要渡过银河回到仙界,但牵牛星(牛郎)却不肯帮忙。这里“牵牛不服箱”暗指牛郎不愿意配合,或许是因为某种原因,仙女无法顺利回到仙界。

最后,“谪来北斗下,无计挹仙浆”,仙女被贬下凡间,来到北斗星下,无法再享用仙界的琼浆玉液。这里的“谪”字表达了仙女被迫离开仙界的无奈感,而“无计挹仙浆”则进一步强调了她对仙界生活的怀念与无法重返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仙女从仙界到人间的经历,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仙女在人间无法重返仙界,象征着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这种情感在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因此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