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望河楼时的壮阔景象和内心感慨,语言豪迈,意境开阔。
首联“楼势凌城郭,清秋发浩歌”直接点明地点和时节——高耸的楼阁俯瞰着城郭,在清爽的秋天里,诗人放声高歌。一个“凌”字写出楼阁的气势,而“浩歌”则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颔联“西风吹太华,斜日渡黄河”是写景名句。西风从华山吹来,夕阳的余晖洒在黄河之上,仿佛太阳正缓缓渡过黄河。这两句用动态的笔法写静态的景物,把西风、太华、斜日、黄河这些宏大意象巧妙组合,构成一幅雄浑的秋日画卷。
颈联“陕树临关断,秦云入晋多”继续写登楼所见。陕西的树木延伸到关隘就中断了,而陕西的云彩却大量飘向山西。这两句通过地理景物的变化,暗示了诗人视野的开阔和思绪的飘远。
尾联“生平怀利济,凭槛向沧波”转入抒情。诗人凭栏远眺滚滚黄河,想到自己一生都怀着济世利民的心愿。这里的“沧波”既是眼前的黄河水,也暗喻着人生的波澜起伏。
全诗以雄浑的笔触,将登高望远的豪情与济世情怀完美结合。诗人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胸襟。诗中“西风吹太华,斜日渡黄河”一联尤为精彩,用拟人手法让景物活了起来,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