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茶树新芽(茶笋)的可爱形象和生长环境,充满想象力。
前四句写茶芽的生长特点:茶芽像袖口一样自然卷曲,只有三五寸长,专门生长在岩洞边的茶树上。天气冷的时候,茶芽像红色的铅块一样紧紧蜷缩;天气暖和时,又像紫色的水银般渐渐舒展。这里用"红铅""紫汞"的比喻既形象又带着点炼丹术的神秘感。
五六句用两个精巧的比喻:圆润的茶芽像发光的玉轴(古代书画卷轴),脆嫩的质地像冰冻的琼花。把茶叶的形态、光泽和质感写得非常诱人。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抒情:因为不能经常见到这样美好的茶芽,所以连做梦都梦见它挂在南山的云雾里。这里的"幽梦"用得特别妙,既说茶芽难得,又暗示作者对它的魂牵梦萦。
全诗就像用文字给茶芽拍了一组特写镜头,从外形、颜色到触感都生动可感,最后还流露出对茶叶的深切喜爱。最有趣的是诗人把茶叶写得像个小精灵,既会怕冷蜷缩,又会随温暖舒展,让普通的茶叶瞬间有了生命力。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