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诗以仰视皇天白日速为韵 其二
日人行新法,中国始遣使。华民我自辖,诸国不得视。
彼非不欲尔,实亦势所至。来者更五公,交涉略可志。
吾初检案牍,抄撮取关系。会以事不竟,讫未就编次。
又观图书馆,典籍亦略备。尽蒐为目录,颇足资考异。
迁延顾莫往,尤未坠此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晚清时期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与外国打交道的历史变迁,语言平实却充满反思。
开头四句直白点出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清政府才被迫派外交使节。诗人强调"华民我自辖"(中国人自己管自己的事),表面是维护主权,实则透露出闭关锁国被打破的无奈。"彼非不欲尔"两句道破天机:列强不是不想继续瓜分中国,只是暂时力有不逮。
中间六句像工作笔记:诗人整理外交档案时,发现历任使节("五公")的谈判记录杂乱无章。他想系统编纂却因故中断,在图书馆查资料也半途而废。这些日常细节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焦虑——中国面对新世界时的准备不足。
最后两句尤其耐人寻味:明明知道该去完成这些工作("尤未坠此意"),却总是拖延。这种矛盾心理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缩影——既意识到要向西方学习,又难以摆脱旧式思维,就像在冬日里艰难前行的旅人,知道必须赶路,却被寒意冻住了脚步。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字都沉甸甸的。通过整理档案这样的小事,折射出大时代里中国人的挣扎:被迫融入世界秩序时的手忙脚乱,以及内心深处对民族命运的忧思。这种用日常细节承载历史重量的写法,比直接抒情更有震撼力。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