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教授
羡君须作缘坡竹,饱饭我诗声彻屋。
闭门不出动经旬,坐看禅房花柳簇。
却记冰霜动地时,半夜小园风折木。
一尊相对任浊清,三径闲行漫松菊。
长篇短句动盈轴,想像清香有馀馥。
问君何以得此妙,未润只缘山有玉。
我穷犹敢和君诗,不留和气满脐腹。
搜寻险韵少工夫,敢与诸公斗迟速。
闭门不出动经旬,坐看禅房花柳簇。
却记冰霜动地时,半夜小园风折木。
一尊相对任浊清,三径闲行漫松菊。
长篇短句动盈轴,想像清香有馀馥。
问君何以得此妙,未润只缘山有玉。
我穷犹敢和君诗,不留和气满脐腹。
搜寻险韵少工夫,敢与诸公斗迟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汪教授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和对自己处境的调侃,整体风格轻松幽默又带着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开头四句用对比手法:羡慕你像山坡竹子一样清雅自在,而我只能靠写诗发泄情绪,声音大得能穿透屋顶。你闭门不出十多天,禅房外花柳环绕好不惬意——这里既夸朋友有隐士风范,又暗戳戳吐槽自己闹腾的生活状态。
中间六句开始回忆:记得天寒地冻时,半夜狂风把小园树木都刮断了。但你们照样对饮不分清浊(指不在乎酒的好坏),在长满松菊的小径散步。你写的诗稿堆满卷轴,读着都仿佛闻到墨香——这段用寒冬的艰难反衬友人超脱的生活态度,松菊、禅房这些意象都在强调朋友的高洁品格。
最后六句转为自嘲:问你写诗秘诀,你说"山里藏玉自然润泽"(暗指天赋)。我穷得叮当响还敢和你唱和,憋不出好诗句("不留和气"指没灵感),更没本事像别人那样比拼写诗速度——这里"搜寻险韵""斗迟速"都是调侃当时文人写诗爱用生僻字、比谁写得快的风气。
全诗妙在两种反差:一是把清雅的文人生活(竹、禅房、松菊)和接地气的自嘲(诗声彻屋、穷、没灵感)混搭;二是表面羡慕朋友,实则通过对比展现自己虽落魄却保持幽默的豁达。就像现代人说"羡慕你财务自由,我只能靠写段子解闷",古今文人的吐槽方式其实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