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公名莹字廷璧常山人仕终工部尚书守松郡不三年而遗惠无穷咏此不特为其诗也附写怀原韵二首 其二
西北频年值岁凶,东南财赋半成空。
万方一统虽遭际,斗米三钱尚未逢。
减膳共知劳圣虑,转输谁复念民穷。
感来便欲抽簪去,恐负清朝教养□。
万方一统虽遭际,斗米三钱尚未逢。
减膳共知劳圣虑,转输谁复念民穷。
感来便欲抽簪去,恐负清朝教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位官员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首先,诗人提到西北地区连年遭受灾荒,百姓生活艰难。而东南地区虽然是财富的主要来源,但也因为各种原因,财政状况并不乐观。整个国家虽然统一,但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善,粮食价格依然高昂,普通人家难以负担。
接着,诗人提到皇帝为了应对这些困境,已经开始节俭饮食,操心国事。然而,诗人感叹,虽然皇帝在努力,但真正能关心百姓疾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人却很少。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痛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矛盾。他感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甚至想辞官归隐,但又担心这样做会辜负朝廷对他的期望和培养。这种内心的挣扎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责任的深刻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国家的困境和百姓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内心的矛盾。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