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方石石镇纸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块方石镇纸为引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传递了做人做学问的大道理。
开头写风吹纸片乱飘,让人心烦意乱,这时用方石镇纸压住纸张,瞬间就安稳了。这里用"镇纸能压住飘飞的纸"比喻"坚定的品格能稳住浮躁的心"。
接着介绍这块方石的来历:是位叫方石翁的长者送的。老人瘦得像石头一样硬朗,暗含"人如顽石般刚正"的赞美。特别点出"石头可以打碎但纹理始终笔直",这句话是从东海那边传来的真理,暗示正直的品格经得起考验。
然后有个有趣插曲:作者的小儿子不懂事,把镇纸当玩具拿走乱玩。孩子只觉得石头能压纸写字,却不懂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这里用孩子的天真反衬出成人世界更需要坚守原则。
最后升华主题:用"磨石头要磨得平整"比喻"做学问需不断打磨",讽刺社会上圆滑处世的人太多,棱角分明的君子太少。叮嘱儿子要像珍惜宝石一样珍视这块石头代表的品德,还让儿子去请教大伯更深的处世准则,说明做人做学问都有必须遵守的规矩。
全诗妙在把一块普通镇纸写出了三层深意:
1. 实用功能:压住纸张
2. 象征意义:象征正直品格
3. 教育意义:告诫后人做人要方正如石
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讲出了"做人要守住原则,做学问要下苦功夫"的深刻道理,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哲理深度。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