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黜题卢子俞所居
门外冬青八九株,去去株间各丈馀。
晚禾剪穗上囷储,黄藁堆兼绿叶居。
老夫晨出观道腴,摧筇逦迤来东庐。
世界在前君悟欤,饥寒火宅饱华胥。
主人慰我下乡书,谢之养生祗业儒。
虽然邻酒欠钱沽,粥饭可以供朝晡。
四壁虽然一物无,半年聚秆为薪刍。
但愁赋税吏追呼,鞭挞白丁省限踰。
晚禾剪穗上囷储,黄藁堆兼绿叶居。
老夫晨出观道腴,摧筇逦迤来东庐。
世界在前君悟欤,饥寒火宅饱华胥。
主人慰我下乡书,谢之养生祗业儒。
虽然邻酒欠钱沽,粥饭可以供朝晡。
四壁虽然一物无,半年聚秆为薪刍。
但愁赋税吏追呼,鞭挞白丁省限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清贫却自足的生活场景,同时暗含对现实压迫的无奈。全诗用白描手法展开,像一幅生动的农村画卷:
开头用冬青树和庄稼堆勾勒出农家环境——八九棵冬青树整齐排列,秋收的稻穗已存入粮仓,稻草堆旁还留着些绿叶。这里通过"黄藁堆""绿叶居"的对比,展现收获与残留并存的真实农居景象。
接着诗人以第一人称出现:清晨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东边小屋,感叹眼前这个世界(指农家生活)才是真正的"道腴"(生活真谛)。"饥寒火宅饱华胥"这句很妙——虽然住着漏风的破屋挨饿受冻,精神却像做美梦般满足,体现知足常乐的心态。
中间部分主客对话很有意思:主人说自己只会读书种地,虽然买不起酒,但粗茶淡饭能管饱。房子里空荡荡的,半年来就靠收集秸秆当柴火。这些细节生动展现古代读书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最后笔锋一转,点出全诗最沉重的现实:最愁的是官吏来催税,普通百姓常因逾期交税挨鞭子。这个结尾像突然敲响的警钟,让前面恬淡的田园画面蒙上阴影,揭示再朴实的生活也逃不过封建压榨的残酷现实。
全诗魅力在于两种情绪的巧妙交织:既有"稻草堆旁赏冬青"的田园诗意,又有"怕听官府催税声"的现实苦涩。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古代农民所谓的"岁月静好",其实就像稻草堆上的露珠,太阳一晒就会消失。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