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绝句一首

淮南米价闻腾涌,每遇商船问若何。
争及此间鱼最贱,食鱼人少捕鱼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反差。

前两句说淮南地区米价飞涨,商人每次遇到过往商船都要打听行情。这里用"闻腾涌"三个字生动表现出米价像开水一样翻滚上涨的态势,老百姓为粮食发愁的样子跃然纸上。

后两句突然转到另一个场景:诗人所在的地方鱼价极低。原因很直白——捕鱼的人太多,吃鱼的人太少。这里用"争及"(意思是"哪里比得上")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粮食紧缺的淮南,一边是鱼贱如泥的此地。

全诗妙在:
1. 用日常小事反映大问题,通过米和鱼的价格对比,展现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差异
2. "食鱼人少捕鱼多"这句特别精炼,用七个字就说清了供过于求的市场规律
3. 表面写物价,实际暗含对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思考,让人联想到"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这种用生活细节反映社会现实的写法,既接地气又发人深省,就像今天我们用"白菜价"形容东西便宜一样通俗有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