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二十六咏 其九 石池

两岸(宋本作崖)苍峭石,护此碧泓寒。
秋月来窥影,骊珠吐玉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水小景,用简单的语言营造出清冷的意境。

前两句写静态的景:陡峭的青色山石像卫士一样,环抱着这一潭碧绿幽寒的池水。"苍峭石"和"碧泓寒"形成色彩与温度的对比,青黑色的冷硬山石守护着清透寒凉的池水,画面既宁静又带着一丝孤傲感。

后两句突然引入动态:当秋夜月亮出现时,它悄悄探头来看水中的倒影。最妙的是"骊珠吐玉盘"这个比喻——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在这里被比作从水中升起的月亮。月光映在池面,仿佛水底吐出一轮白玉盘,把寻常的月影写得既珍贵又神奇。

全诗短短20个字,用山石、寒潭、秋月三个元素,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小世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通过"窥影""吐玉盘"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站在池边,感受着秋夜的清幽与月光的灵动。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