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东城杏花盛开的美景。诗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对比,虽然玄都道士不种植普通的桃树,但却喜欢种植一种名为“生红”的杏树,这种杏树的花朵非常鲜艳,颜色非常红,像一团团火焰,开在树梢上。
诗中的“此去东风吹不散”意味着春天的东风并不能将这些花儿吹散,暗示这些花朵的鲜艳与美丽是持久的。最后一句“仙家自有凤麟胶”,运用了一个隐喻,凤麟胶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药,意味着这些美丽的杏花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仿佛是仙女用仙家之物精心布置的,使得它们不仅美丽,还带有某种超凡脱俗的魅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通过道士种植的特殊杏树,传达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