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鸣鸾路访南唐御道

柳外旧鸣珂。艳迹消磨。家山游戏换笙歌。断送南朝烟月里,天子愁多。

辇道更谁过。山影颦蛾。梦中亭子问红罗。落尽梅花人不管,无奈春何。

现代解析

好的,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

这首词以《浪淘沙》为调,叙述的是对南唐御道的寻访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感慨。整个词呈现出一种对昔日繁华与今日寂寥的对比,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

首句“柳外旧鸣珂”,描述的是柳树下曾经的辉煌景象。这里的“鸣珂”指的是贵族的马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暗示着曾经的繁华和权势。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留下了一些残余的记忆。

接下来的“艳迹消磨”则是对这种繁华不再的进一步描绘。曾经的繁华景象已经消失,只剩下一些痕迹在时间的消磨下逐渐消失。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对历史变迁有了更深的感慨。

“家山游戏换笙歌”,可以理解为对家乡生活的描绘,曾经的娱乐和欢乐已经被时间的洪流冲走,换成了沉寂和寂静。这种变化更加凸显了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无情。

“断送南朝烟月里,天子愁多”,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南朝的繁荣和昌盛,最终只能在烟雾和月光中消逝,曾经的帝王也难免忧愁。这是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下片“辇道更谁过”是一个转折,引出对现在的描绘。曾经繁华的街道已经没有人再来,只留下山的影子还在那里。这里的“山影颦蛾”,用女性的形象来描绘山的影子,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

最后的“梦中亭子问红罗”,则是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曾经在梦中回到那个亭子,但现实已经物是人非,一切都已改变。这种对比更加强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的“落尽梅花人不管,无奈春何”,则是对春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梅花已经落尽,春天也已经过去,一切都已无法挽回。这种对春天的感慨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南唐御道的寻访,引发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词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奈。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