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员外使西域诗
金台八月惊寒早,一夜清霜零白草。
故人别我出都门,西风万里交河道。
怜君草莽一书生,曾是高皇知姓名。
挥毫每视金銮草,乘传屡入南交城。
只今又作凤池客,天语传宣到蕃国。
郎官不减旧声华,圣主非常赐颜色。
新赐貂裘不惮寒,壮游谁道别离难。
流沙只合吟边度,葱岭惟应马上看。
看山对景多行乐,张骞伟绩今犹昨。
圣主当图绝漠功,丹青好画麒麟阁。
故人别我出都门,西风万里交河道。
怜君草莽一书生,曾是高皇知姓名。
挥毫每视金銮草,乘传屡入南交城。
只今又作凤池客,天语传宣到蕃国。
郎官不减旧声华,圣主非常赐颜色。
新赐貂裘不惮寒,壮游谁道别离难。
流沙只合吟边度,葱岭惟应马上看。
看山对景多行乐,张骞伟绩今犹昨。
圣主当图绝漠功,丹青好画麒麟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陈员外的官员奉命出使西域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国家使命的赞美。
开头四句用金秋八月的景象渲染离别氛围:京城突然降温,白草结霜,友人在这萧瑟西风中启程前往遥远的交河道(西域要道)。这里用"一夜清霜"暗示离别来得突然,用"万里"强调路途遥远。
中间八句介绍陈员外的身份和使命:
1. 他本是一介书生,但曾受皇帝赏识("高皇知姓名"),常在宫中起草诏书("金銮草"指御用文书),多次出使南方("南交城")。
2. 如今又要代表朝廷("凤池"代指中书省)出使西域,皇帝亲自下达诏令("天语"),可见对他非常信任。
3. "貂裘"说明皇帝赐予御寒衣物,体现关怀;"壮游"则把艰苦旅程说得豪迈,减轻离愁。
后六句展望西域之行:
1. 用"流沙"(沙漠)、"葱岭"(帕米尔高原)点明西域特色风光,说这些景致适合在马上观赏、在诗中吟咏。
2. 提到汉代张骞通西域的功绩,暗示陈员外此行同样意义重大。
3. 最后升华主题:希望皇帝记住这次开拓边疆的功绩,将来把陈员外画像挂在麒麟阁(汉代功臣画像处,喻指立大功)。
全诗亮点:
- 把个人离别与国家使命结合,既有"怜君"的温情,又有"壮游"的豪迈
- 用"貂裘""流沙"等具体意象让西域之行显得真实可感
- 结尾用张骞、麒麟阁的典故,把一次出使上升到青史留名的高度
本质上是一首"高级送别诗":不说客套的保重,而是说"你去干大事,将来名垂青史",这种鼓励比眼泪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