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蛩

凉月淡,影疏疏,豆叶新黄架未除。
好似缫车鸣不住,来又去,秋灯惯伴愁人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孤独场景,读来有种淡淡的忧伤。

上片用"凉月"、"疏影"、"豆叶新黄"勾勒出秋夜的清冷氛围。月亮泛着凉意,影子稀疏地投在地上,豆架上还留着新黄的叶子,这些细节都暗示着季节的转换。特别是"架未除"这个细节,说明农活还没完全收拾干净,给人一种生活仍在继续的感觉。

下片转入听觉描写。"缫车"(古代抽丝的工具)的声音时断时续,就像秋夜里挥之不去的愁绪。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秋夜的灯火似乎已经习惯了陪伴愁苦之人说话,把灯火拟人化,更显出主人公的孤独。灯火成了唯一能听他倾诉的对象,这种孤独感被表现得格外深刻。

整首词没有直接说"我很愁",而是通过月光、豆架、缫车声、秋灯这些具体事物,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挥之不去的秋愁。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地方。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