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八首 其九

鲁祖逢人面壁,老大慵懒追随。
后之参徒罔测,一向打瓦钻龟(同上书卷一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叫鲁祖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中提到“鲁祖逢人面壁”,意思是鲁祖遇到人时,常常面对墙壁。这里的“面壁”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动作,而是象征着一种专注和超脱。鲁祖通过这种方式,避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难得,因为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社交活动所包围,难以找到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老大慵懒追随”描述了鲁祖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老大”可以理解为年纪大了,而“慵懒追随”则表明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积极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随性和自在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也可以被看作是对忙碌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抗议,提醒我们要适时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简单和宁静。

最后,“后之参徒罔测,一向打瓦钻龟”则是对鲁祖行为的一种评价。这里的“参徒”指的是后来的人,“罔测”表示他们无法理解鲁祖的行为。而“打瓦钻龟”则是一种隐喻,形容那些不理解鲁祖的人,他们就像在打瓦片、钻龟壳一样,做的是无用功。这部分诗词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和生活态度可能并不被所有人理解,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内心追求,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鲁祖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哲学提醒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释师一

释师一(一一○七~一一七六),号水庵,俗姓马,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十六落发,首参雪峰慧照禅师,又谒东禅月用庵果,晚依佛智于西禅,尽得其道。出住慈云。继迁数刹。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始届临安府净慈寺。淳熙三年卒于嘉禾光孝寺,年七十。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禅师法嗣。有《水庵一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五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