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行

荒刹虚亭古墓平,幽闲地上一僧行。
初疑废井人烟绝,又见丛林佛火生。
夹道白杨翁仲影,绕篱红杏子规声。
芳魂艳魄增惆怅,日拥沙堆半过城。

现代解析

《春日郊行》描绘了一幅春日郊外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荒凉与生机并存的画面。

诗的开头,诗人行走在郊外,看到一座荒废的寺庙、空荡荡的亭子和一座古老的墓地,显得十分冷清。然而,就在这片幽静的土地上,有一位僧人独自行走,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感。他起初以为这里已经废弃,没有人烟,但突然又看到丛林中的佛寺灯火,似乎还有一些生命的气息。这种从荒凉到生机的转变,让人感到一种意外的惊喜。

诗中还提到了路边的白杨树和翁仲(古代的石像),以及篱笆旁盛开的红杏和子规鸟(杜鹃)的叫声。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还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凄凉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心中却感到惆怅和忧伤。太阳渐渐西沉,沙堆的影子已经覆盖了半个城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郊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自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荒凉的感叹,也有对生机的欣喜,最终归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作充满了深意和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