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南国何年桂女笺。
蕊黄金粉斗芳妍。
风流应自锦江传。
佛幌烟煤犹自馥,蛮方文物也堪怜。
为君重染古苔篇。

现代解析

这首《浣溪沙》用现代语言解读,可以理解为对南方文化瑰宝的深情礼赞。

上阕开篇用"桂女笺"这个充满南国风情的意象,把读者带入一个金色花蕊与香粉争艳的唯美画面。"锦江传"三个字点明这些风雅事物源自四川成都一带,暗示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阕笔锋一转,通过"佛幌烟煤"这个细节,让人仿佛闻到经年佛寺帷帐上沉淀的幽香。"蛮方文物"看似谦称,实则饱含对南方独特文化的珍视。最后一句"为君重染古苔篇"最是动人,诗人表示要为了知音重新润色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篇章,既展现文人的雅趣,又流露出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全词妙在将具体的物象(金蕊、佛幌)与抽象的文化传承完美结合,用"斗芳妍""犹自馥"等鲜活描写,让厚重的文化主题变得可感可触。最后那个"染"字用得尤其精妙,既指文字润色,又暗含文化浸润之意,充分展现了文人以笔墨延续文明的情怀。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