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用日常景物传递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两句写诗人穷得连修亭子的材料都凑不齐,住处长满青苔,直接展现清贫的生活环境。但诗人并不以此为苦,反而在第三、四句表明态度:有酒喝就能终老于此,真正懂得欣赏这种生活的人其实很少。
五六句是诗眼:"生前尺足竹三迳"用陶渊明"三径就荒"的典故,说人生需要的不过是一条竹林小径;"身外无穷水一杯"则说除了眼前这杯水,其他都是身外之物。这两句用具体事物表达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
最后两句略带自嘲:恐怕那些贤达之士不能理解这种生活,所以我家柴门虽然装着,却很少为外人打开。这既是对世俗价值观的疏离,也暗含"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全诗妙在用茅亭、青苔、酒、竹子、水杯等寻常事物,构建出一个与世无争的精神世界。诗人不是在抱怨贫穷,而是在展示一种主动选择的简朴生活——物质虽匮乏,精神却自由。这种"少即是多"的生活智慧,对现代人追求物质过剩的生活也有启发意义。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