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閤皂山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充满神话色彩和怀古之情。
开头两句用"云水交融"的画面感,带出閤皂山云雾缭绕、溪水长流的自然美景。诗人提到这里相传古代圣贤曾来游历,但用"漫传"二字暗示这些传说已难考证。
中间四句是精华部分:诗人感慨汉晋时期的文化遗风已远去,如今只能通过宋元时期的文字记载来追忆。接着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山势——像一朵盛开的荷花从北方绵延而来,而险要的山关就像守护南方的金牛般雄壮。这两个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力量感。
最后两句转入神话传说:当地老翁讲述着天书降临的故事,说当年曾有红云托起玉楼的奇观。这个结尾给全诗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把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让整座山都充满了仙气。
全诗通过现实景物与历史传说的交织,既展现了閤皂山的自然之美,又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让读者感受到山水背后的历史厚重感。诗人用通俗的比喻和故事,把一座山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都生动地呈现出来了。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