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开篇两句,诗人用“云压高空雁阵低”来形容天空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感,仿佛云层低垂,大雁也飞得低低的。接着“江城历历草离离”描绘了江边的城市,草木繁茂,显得格外清晰。这两句为整首诗奠定了秋意渐浓的基调。
接下来的两句,“楼台秋淡玉箫远,帘幕夜寒铜漏迟”,诗人将视角转向了楼台和帘幕。秋意渐淡,箫声悠远,夜晚的帘幕透着寒意,铜壶滴漏的声音也显得缓慢。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触觉,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寂静与冷清。
“明月鹭鸶菱叶浦,西风蟋蟀豆花篱”则描绘了月光下的水边景色。明月高挂,鹭鸶在菱叶丛生的水边觅食,西风吹过,蟋蟀在豆花篱笆间鸣叫。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展现了秋夜的自然美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最后两句,“一樽酒尽银河落,犹有残钟出古祠”,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天空和远处的古祠。酒已饮尽,银河仿佛在天空落下,古祠中传来残余的钟声。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秋夜的深沉与悠远,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诗中的每一句都像一幅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宁静的秋夜,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