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益谦

先生胡不仕,高卧在林泉。
忧国能先见,无人肯荐贤。
月明新冢上,橘熟旧庐前。
所著书成箧,多应后世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隐士陈益谦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赞赏。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这位先生为什么不去做官?因为他选择远离官场,隐居在山水之间。这里用"高卧"这个词,形象地表现出他超然物外的隐士风范。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部分。先说他虽然隐居,却依然心系国家,具有先见之明。可惜当时没有人愿意举荐这样的贤才。"忧国能先见"五个字,就勾勒出一位心系天下的智者形象。后两句用"月明新冢"和"橘熟旧庐"的对比,既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又通过"橘熟"这个细节,让人联想到他生前居住环境的清雅。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虽然先生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著作一定会流传后世。这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表达了作者对陈益谦学问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朴素,但情感真挚。通过隐居不仕、忧国忧民、著作传世这几个方面,塑造了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形象。诗中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的委婉批评,更有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