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宴诗

鹿鸣著周雅,取士各惟时。
永嘉近千载,文物盛於期。
贤侯奉明指,荐棘锁秋扉。
希宝难聚识,独鉴防群嗤。
诚云得之慰,重为失者悲。
鄙夫素寡学,已老谩将知。
仰欣多材聚,俯愧只影踦。
晴霜万里肃,威凤正高飞。
朝阳羽翙翙,春梧绿蕤蕤。
新荣忌轻觅,苦节誓终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选拔人才的宴会(鹿鸣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人才选拔的庄严与复杂情感。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历史传承(前4句):开篇点出鹿鸣宴源自周代雅乐传统,强调温州(永嘉)近千年来文教昌盛,如今正值人才辈出的好时机。

2. 选拔场景(5-10句):用"锁秋扉"比喻考场森严,"希宝难聚识"说真正的人才难得,考官既要慧眼识珠(独鉴)又要顶住非议(防群嗤)。通过考官"得之慰/失者悲"的矛盾心理,展现选拔的责任之重。

3. 自我反思(11-14句):诗人自谦才疏学浅(鄙夫寡学),在人才济济的场合(多材聚)自觉形单影只(只影踦),用仰望的姿态表达对人才的敬重。

4. 寄望未来(后6句):以"晴霜""威凤"的壮阔景象比喻人才腾飞,用"春梧绿蕤蕤"象征培育人才的环境。最后提醒新晋者戒骄戒躁(忌轻觅),勉励他们坚守节操(苦节誓终期)。

诗中巧妙运用:
- 对比手法:得才之喜与失才之悲、众人济济与自身孤影
- 象征意象:威凤(杰出人才)、春梧(育人环境)、晴霜(肃穆氛围)
- 动静结合:高飞的凤凰与茂盛的梧桐形成生动画面

核心思想是:通过庄严的选拔仪式,既表达对传统的尊重,又展现对人才的珍视,最终落脚在对新一代的殷切期许上。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