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晋州待制哀辞
志古流难合,谈高道自明。
风波直恩分,鍼石尽交情。
让节蒙知厚,华班绝绮荣。
贱生怀感遇,当路假晶荧。
累次青油幕,中间白玉京。
吏文容议缓,邦事卹言轻。
自此嗟流梗,何期苦见兵。
塞垣心易动,漳浦信弥惊。
玉蕊悲无验,金台望忽倾。
岁阑云惨淡,天迥泪纵横。
世有真忠亮,今亡至直清。
旧僚知葬日,投此吊佳城。
风波直恩分,鍼石尽交情。
让节蒙知厚,华班绝绮荣。
贱生怀感遇,当路假晶荧。
累次青油幕,中间白玉京。
吏文容议缓,邦事卹言轻。
自此嗟流梗,何期苦见兵。
塞垣心易动,漳浦信弥惊。
玉蕊悲无验,金台望忽倾。
岁阑云惨淡,天迥泪纵横。
世有真忠亮,今亡至直清。
旧僚知葬日,投此吊佳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作者对一位已故的司马晋州待制的哀悼之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怀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开篇提到,逝者生前志向高远,言行脱俗,与常人不同,他的谈吐和见解都非常高明,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品格。作者认为,逝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官场风波中,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对朋友和同僚都真诚相待,彼此间的情感如同金针和石头一样坚不可摧。
接下来,作者提到逝者在仕途上曾经受到重用,但他并不贪恋权力和荣华富贵,反而谦逊退让。这些品质让他在官场上赢得了尊重。作者自己也因为逝者的影响而感到幸运,认为逝者的光辉照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诗词中,作者回忆了逝者在官场上的经历,提到他曾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处理公务时也表现出宽容和仁慈,尤其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他总是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不会过于苛责。
然而,逝者的去世让作者感到世事无常,仿佛漂泊的浮萍,无法预料未来的命运。逝者的离去也让作者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尤其是边疆的动荡和时局的复杂,更让他感到不安。
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悲痛。逝者的去世如同玉蕊凋零,再也无法验证他的智慧和忠诚;又如同金台倒塌,象征着一种无法挽回的失去。岁末的天气阴冷,天空显得格外遥远,仿佛也在为逝者的离去而流泪。
最后,作者感叹逝者是真正的忠臣和清官,他的正直和廉洁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非常罕见。旧日的同僚们在得知他的葬礼日期后,纷纷前来吊唁,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怀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作者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未来的不安。这首诗词不仅是对逝者的悼念,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内涵。
马端
马端,早年参与司马光幕府,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因司马光荐赐同进士出身,为郾城令。三年,以太常博士通判延州,换内藏库使、知丹州。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七、一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