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时隔十三年重回京城,住在贤良寺时的复杂心情。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和身世飘零之感。
前两句"前朝梦断十三秋,阙下车声在枕头"是说:前朝的繁华像梦一样消逝已经十三年了,如今回到京城,连宫阙下的车马声都显得那么遥远,只能在枕边依稀听见。这里用"梦断"和"在枕头"的意象,生动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抒发感慨:"胡骑黄巾"指外族入侵和农民起义,"刘郎道士"暗指自己像传说中的刘晨一样,重游故地却已面目全非。"自残母子"和"永诀君臣"两句更是直白地道出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母子亲情被迫断绝,君臣之义永远无法再续。
最后两句把自己比作被搬离汉宫的"铜仙"(汉武帝时铸造的捧露盘仙人),说自己也像那个铜人一样被迫离开故都,回头望去,眼泪就像铜人流下的铅水般止不住。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把个人的漂泊与国家的覆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整首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意象和典故,让读者感受到一个遗民对故国的深沉眷恋。诗中"梦断"、"恨未休"、"泪难收"等词语层层递进,将亡国之痛写得既含蓄又强烈,展现了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