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愁云滞雨奈春何,蒿目时艰两鬓皤。
蜂采余花能有几,蚕留悴叶想无多。
林间鸠拙如相唤,陌上秧新且任歌。
我亦乡人知疾苦,打门莫误避催科①。

辛未九月廿一日,小集壶园赏菊,同人各以诗见贻,更唱迭和勉为酬答,共得诗八章合录之,聊纪一时之兴 其四

犹向茅檐话玉堂,挥毫已秃尚词章。
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
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
南楼高咏多豪兴①,东壁图书起夜光②。

题《明月轩家集》,为周六谦大令作

人生代代月年年,跗萼连辉一鉴悬。
隔地心犹千里共,问君身世几回圆。
性情骨肉文章见,忠孝渊源事业传。
珍重濂溪绵世泽,常留光霁映新编。

从曲阜试竣旋济南路经泰山作

夏云无数涌峰峦,更出云峰万仞端。
远望只疑行不近,胜游常觉到仍难。
重阳有待登高赋,一路犹堪立马看。
才向宫墙瞻美富,敢夸观海是奇观①。

张小浦中丞罢官西归,行次玉山,寄此奉怀 其二

五湖系缆望中原,敢作旁观局外论。
但愿臣归闻世治,犹将母谂感君恩。
三年破斧思公衮,六月戎车绕客魂。
信宿鸿飞何处所,可怜父老苦攀辕。

答徐心水见寄,并柬令弟荆山同年

君家居城东,我家居城南。
城破家何在,回首真不堪。
君隐崦之西,我逃郭之北。
相隔几重山,同是避矰翼。
君母今八秩,我母长十年。
怀此乌鸟私,胡不惴惴焉。
风每欺危巢,雨偏撼破屋。
兵戈忽夜惊,母子抱头哭。
事过烦问慰,遗我长篇诗。
良朋共急难,情更余于词。
感君在原鸽,顾我断行雁。
君志在国医,我病犹家患。
事亲不失身①,君言高义陈。
但保松柏节,孤根行见春。

永新谭母徐氏守节暨儿媳段氏节烈诗

我读罗集书谭事,血碣犹为赵氏识。
今见名标贞寿门,有徐媛者其苗裔。
前为慷慨能殉身,继乃从容克就义。
迩闻复有段节妇,后死虽殊道无二。
毋乃日侍五世堂,家教相传来有旨。
初时暂作未亡人,犹冀遗腹为夫嗣。
谁料昙花一现空,风叶霜根同委地。
衣带犹存绝命词,泉壤才遂从夫志。
例以慷慨激一时,妇之忍死岂为易。
若待从容更后图,一决何知为再计。
古来节义出天性,理之所宜事不异。
纲常名教垂百世,我为永新谭氏记。

悼蜂

万蜂同殉一蜂王,蠢尔犹知重纪纲。
死比茧蚕情较烈,生如蝼蚁类堪伤。
可怜蜡尽都成泪,只觉魂飞尚有香。
为扫残花三叹息,看他蝴蝶过邻墙。

孤棹

狂澜滚滚去无停,孤棹中宵倚枕听。
渔火微茫迷远岸,星光隐映动青冥。
南风不使妖氛竞,东海能消战血腥。
直与江流心共远,可堪鲸力破沧溟。

寒食浴沂亭晓望

东风三日夜,吹雨过前山。
春事七分外,归心百里间。
寒留花不尽,云待鸟同还。
帆影看来往,江亭我独闲。

哀四忠① 其三

偶失东隅可若何,桑榆未晚奈蹉跎。
越秦异视徒滋戾,文武同时要在和。
语记班荆图报复,军因伏莽误传讹。
分明功过君亲质,一死酬恩岂有他①。

《华山松鹤图》石刻拓本 其一

亭亭鹤骨伴松根,太华峰头片石存。
谁染半空仙掌露,青莲都化墨花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