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

出自 明代 罗贯中 《三国演义》

释义: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极多。

现代解析

“漫山遍野”这个成语就像一幅铺开的风景画:想象你站在高处,眼前的山坡、田野全都被同一样东西覆盖——可能是盛开的野花、金黄的麦浪,或是秋天的红叶。它强调的是一种“到处都是”的壮观景象,没有角落被遗漏。

这个成语的生动性在于两点:
1. 画面感极强:只用四个字就让人仿佛看到整片山野被填满的场景,比单纯说“很多”更有冲击力。比如“灾后漫山遍野的帐篷”,立刻让人联想到密集的临时安置场景。

2. 隐含的动感:“漫”字有种自然流淌、不受约束的感觉,像水蔓延一样轻柔但不可阻挡。比如形容春天的杜鹃花“漫山遍野”,仿佛这些红色是自己生长着占领了整座山。

实际使用时,它既能形容具体事物(如“漫山遍野的牛羊”),也能比喻抽象概念(如“漫山遍野的谣言”)。但要注意通常用于中性或积极的语境,若描述负面事物会带有“失控扩散”的意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