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莫及
出自 《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用来比喻力量达不到。
现代解析
“鞭长莫及”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想象一下,古代人骑马赶车,就算拼命挥鞭子,也抽不到离自己最远的马肚子——因为距离实在够不着。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用生活场景比喻“能力有限,无法控制远处的事”。比如:
1. 孩子在外地上学,父母想管却管不着,就是“鞭长莫及”;
2. 总部想管理偏远分公司,但山高皇帝远,政策落实不下去,也是“鞭长莫及”;
3. 疫情期间,国际援助物资运输受阻,眼睁睁看着别国疫情爆发却难帮忙,还是“鞭长莫及”。
它既承认客观限制(距离远/范围大),又暗含无奈感(不是不想做,是真做不到)。比直接说“我管不了”更生动,还带着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幽默。